政绩,想通过整顿所谓“私下办班”的旧风气来树立自己铁面无私的形象。他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,就点名举报了秦老师。举报内容涉及“违规补课”、“收受财物”、“道德有失”等等恶意指控。校方要求秦老师签一封“情况说明”自证清白。
秦老师得知消息后,四处奔走,找同事、学生家长为自己作证,还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申诉信给教育局。然而,这些努力都被敷衍了事。那天晚上,面对再次前来催促他签字的人,秦老师愤怒地拍着桌子,据理力争:“我一生兢兢业业,从未做过任何违背师德的事,你们凭什么污蔑我!”可对方只是冷漠地看着他,催促他赶紧签字。秦老师心脏病突发,倒在床边,等被发现时已经凉了。
,!
林照得知这些真相后,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反复思考着如何为老师讨回公道。他内心十分纠结,一方面,他深知复仇会让自己走上一条不归路;另一方面,老师的冤屈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,让他无法释怀。
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煎熬,复仇的火焰在心中越烧越旺,他终于下定决心。他开始利用自己在留学期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,联系那些在新闻行业的朋友,拜托他们帮忙打听相关消息。他还运用自己所学的网络技术,在网上收集相关人员的信息,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、行动轨迹,甚至精确到他们每天几点出门、走哪条路、在哪个时间段独处。
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,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得十分周全。对于那位区教育局的纪检干部,他了解到对方每晚都会独自经过一栋老旧楼房的楼梯间。于是,他提前对楼梯间的照明设备做了手脚,又在楼梯上涂抹了一种无色无味却十分滑腻的物质。
对于举报秦老师的新校长,他得知对方喜欢在下班后独自驾车回家,且习惯在开车时听音乐放松。林照通过技术手段入侵了校长的车载电脑系统,修改了行车记录仪程序,使其在事故前五分钟自动格式化。同时,他对汽车的刹车系统进行了改装,让刹车在关键时刻失灵。
几个月后,城市的某栋老旧楼房内,一位区教育局的纪检干部深夜被发现在楼梯间摔下,后脑着地,当场死亡。警方初步判断为意外。楼道里昏暗的灯光忽闪忽灭,仿佛在诉说着什么。那纪检干部的身体扭曲地倒在楼梯转角处,周围一片寂静,只有那未熄灭的烟头还冒着微弱的火星。
又过了两周,举报秦老师的新校长,在驾车回家途中车辆失控,撞上路边护栏,司机当场死亡。车内无明显酒精残留,也无外部碰撞痕迹,但行车记录仪在事故前五分钟被人为格式化。事故现场,汽车前脸严重变形,安全气囊弹出,校长软绵绵地趴在方向盘上,鲜血顺着额头缓缓流下,染红了他的衣领。
一切看似偶然,却有隐秘的联系贯穿其中。而所有这些,程望是在第三起事件后才被调入调查。
在此之前,警方对前两起案件的调查陷入僵局,找不到任何有力线索,只将其判定为意外事故。但随着这第三起案件的发生,警方高层意识到事情或许并不简单,这才调来了经验丰富的刑警支队队长程望。
这一次,不再是意外。
一名退休教师在清晨锻炼时失踪,三个小时后,被发现在市郊树林中,死状奇特,面部有轻微烧伤,身上留下一张纸条——“世人误我,我岂能不报。”
程望在案发现场蹲下身,望着那张纸条良久。他没有说话,只是慢慢站起,眼神沉冷。市郊树林里弥漫着一股阴森的气息,周围的树木像是沉默的卫士,冷眼旁观着这一切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,形成一片片破碎的光影,却无法驱散现场那股紧张而悬疑的气氛。
“封锁现场,开始调查。”他缓声吩咐。声音低沉却有力,仿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威严。
身边的民警立刻行动,警戒线迅速拉起,法医组着手勘验。
晨风中,林间枯叶簌簌而落,发出沙沙的声响,仿佛在为死者默哀。程望站在一旁,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四周,他敏锐地感觉到,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,而他,必须揭开这个秘密。
他对身边的民警说:“这张纸条很关键,上面的字迹工整,说明凶手作案时很冷静,而且留下这句话,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强烈的不满和报复心理。”他转身看向法医,询问死者的具体死因和死亡时间。之后,他召集团队成员,在现场展开讨论:“这几起案件看似意外,但都存在疑点。前两起案件的死者与这位退休教师之间,可能存在某种联系。我们要从他们的社会关系入手,尤其是与秦老师相关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