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在我军密集的火力网和刚构筑的工事面前,印军的冲锋很快被打得七零八落,丢下死伤者狼狈退去。+l/a+n\l_a¨n^w\e¨n+x!u^e^.\c¨o~m¢
夜晚,河谷并不平静。印军的迫击炮弹和后方火炮时不时落在阵地上,爆炸的火光忽明忽暗。副团长判断,更大的进攻就在天亮后。战士们彻夜未眠,拼命加固工事,搬运弹药,每一双眼睛都紧盯着黑暗的前方。大军压境:战争一触即发山南军分区接到副团长拼死发出的报告后,震惊不已,火速上报西藏军区、成都军区。增援命令立刻下达:山南军分区就近调集机动兵力驰援;西藏军区精锐的山地步兵第53旅全员进入紧急状态,摩托化开进,直扑桑多河谷!消息迅速传到北京总参谋部作战部。第三天拂晓,印军的报复果然来了。一个加强营的兵力,在更猛烈的炮火支援下,向这支边防巡逻队坚守的高地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。战斗从清晨打到下午,枪炮声震耳欲聋。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,我边防战士依托有利地形和顽强意志,硬是顶住了敌人的轮番冲击,再次让印军丢下数十具尸体后撤。印军急眼了,开始出动战斗机和直升机,在我方阵地上空盘旋侦察、低空掠过示威,同时源源不断地向边境调集重兵,战争乌云密布。就在第三天深夜,增援的先头部队——山南军分区的一个步兵营,风尘仆仆地赶到了!他们立刻进入防御阵地,大大增强了守卫力量。第四天,更强大的生力军——西藏军区山地步兵第53旅的主力,携带着大口径火炮甚至火箭炮,也陆续抵达前线!桑多河谷纵深地带,西藏军区的前进指挥所迅速开设,开始筹划更大规模的反击作战,目标是将所有入侵印军彻底驱逐。印军显然没料到中方反应如此迅速、强硬。眼看中方增兵源源不断,印军总部慌了,向其东部军区下达了战争动员令!短短两周内,印军疯狂地向冲突区域集结了一个军部、两个师(约7个旅)的庞大兵力,大量火炮、坦克隆隆开进,摆出一副要大打出手的架势。北京,总参谋部灯火通明。面对印军的全面战争动员,中国也亮出了铁拳!第13、21、54三个精锐集团军接到了预先号令:准备入藏参战!首批确定的拳头部队包括:149师、37师、61师,以及1962年在中印战争中打出“瓦弄大捷”威名的老英雄部队——160师(原130师)。成都军区被授权在西藏开设前进指挥所。半个月后,预定参战部队的师以上高级指挥员们,已经乘坐飞机抵达前线,实地勘察地形道路,领受作战任务。6月,团营级指挥员也抵达前线,149师和37师的尖兵部队甚至已经踏上雪域高原。根据军委“保持克制,坚决反击”的方针,成都军区前指制定了雷霆般的战役计划:西线,以13集团军指挥山地52旅、37师、160师,目标歼灭印军第2师; 东线,以西藏军区前指指挥53旅、149师、21师,目标歼灭印军第4师,并伺机打击其第17师。战役集结要求在六月底完成,初步进攻时间定在七月,待后续部队到位即发起总攻。目标宏大:一举歼灭印军两个主力师,收复藏南争议核心区域!双方撤军印军最初以为中国深陷南线(对越作战),无力在西藏大打。但当他们发现中国精锐野战军正星夜兼程奔赴高原,且数量、火力远超1962年时,恐慌开始蔓延。印度紧急向盟友苏联求援。然而,此时的苏联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,自身深陷政治经济困境,戈尔巴乔夫明确拒绝支持印度开战,反而施压印度:必须谈判解决!同时,苏联特使也向中国传达了“尽力制止印度”的信息。,x-i¨a`o¨s,h~u?o/c-m_s,.-o+r!g!印度国内主战派失势,理智派占据上风。印军开始悄悄后撤部队,脱离接触,并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传递了“不想打仗,愿意谈判”的信号。看到印度主动退却,并将军队撤回传统控制线一侧,中国也展现了和平解决的诚意。8月,中央军委解除了西藏方向参战部队的任务。已经前出到高原的部队和指挥机构,陆续撤回内地。中方也按照国际惯例,向印方移交了俘虏和阵亡士兵遗体。这场惊心动魄的桑多河谷对峙,最终以政治解决落幕,未能演变成一场旨在收复失地的全面战争。许多亲历者和准备参战的官兵深感惋惜。他们认为,印度侥幸躲过了一场毁灭性打击——如果战争打响,凭借中国集结的压倒性兵力和火力,印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