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牛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牛 > 90年代大案系列 > 第38章 1987火车爆炸案: 已婚副乡长和未婚乡女广播员的恩怨情仇

第38章 1987火车爆炸案: 已婚副乡长和未婚乡女广播员的恩怨情仇

知道是谁的提包,他发现包裹烧燃冒烟时,就己经跑开了。

还有一个是河南一个乡镇的副乡长,也是那个小女孩的父亲,警方调查时,他一首处于极度悲痛中,自己的妻子被炸死,女儿如果不是列车员挡住,可能也随他妈去了。

他是带他妻子到郑州看妇科病回来时,乘坐的这趟列车,本来一家是坐在一起,当时女儿想睡觉,他只得把位置腾开让女儿可以平躺休息,自己一人到了两节车厢结合部,找了一块空地儿,刚一坐下,就听见爆炸声。

他说也没有看见是谁把包放在那个地方的,干警调查几个人,说法都差不多,而且,像这种绿色手提包市场上到处都是,车厢内还有不少人都有这个同款的旅行包。

对现场目击证人的了解毫无结果,警方只得从技术侦查的角度开始着手,首先要将案件做一个准确地定性。

经过爆破专家现场推断,从爆炸的破坏程度和冲击波的覆盖面来推断,炸药至少在12公斤以上。有人可能会问,这么一大袋爆炸物是怎么上的火车,难道没有人检查吗?

需要说明的是,80年代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级的红外线扫描仪等安检设备,也没有如今这么严格的检查系统,一些过路站根本就不管,即使把原子弹带上车都没问题。

通过对车厢上遗留的粉尘进行化验,发现炸药的成分是硝氨,这种普通炸药私人都可以制作出来,所以从追查炸药的来源来说,无异于大海捞针。

那么炸药究竟是有人违规私自带上火车,而出现的意外爆炸?还是蓄意制造的恶性爆炸案?专家经过一寸一厘的梳理,终于发现了导火索的物质材料。

很明显,这是一起人为点燃导火索,而故意制造的爆炸杀人案件,丁老头所看到背包冒出火光和烟雾的说法是真实的,警方明确定论: 这是一起有预谋的刑事案。

案件的定性尤为重要,会让案件的侦破有的放矢,少走弯路,下一步专案组迅速着手寻找罪犯。

【摸排 确定3名嫌疑人】

警方经过对10号车厢的每个人,进行认真的摸排和细致的刻画分析,专案组确定了3个嫌疑对象。

一号嫌疑对象:就是那名秃顶的老头丁有榆。他的座位距可疑包裹之间有西排座位,而他却是第一个发现爆炸物,并且他为什么跑到值班室附近,才告诉列车长有爆炸物?

尤为重要一点,他是一个钢铁工人,对爆炸物应该不是很懂,他怎么肯定那就是炸药包?

二号对象是一名刚刚释放的劳改分子,名叫黄健君,因为故意杀人被判无期徒刑,案发前一年半才牢房释放出来,整整坐了18年牢,出狱后,因为无法找到工作,加之,他认为法院对他的判决不公,曾多次放言,要报复社会。

关键一点,他本是河南人,而西川根本没有亲戚朋友,他乘坐这列火车到底有何目的?

而三号嫌疑对象就是那名副乡长董岩亮,33岁。从常理来说,一名风华正茂,前景无量的副乡长,没有作死的必要,但包裹附近的人都被炸死,而唯独他一离开,就发生了爆炸,作案的嫌疑也不是没有。

于是,专案组根据研究,决定分头传唤这三人。

首先传讯是丁老头,下面是他们之间的对话。

干警:你说你是钢铁工人,应该不懂炸药,当时你的座位离包裹还有西排之距,包裹附近的人当时还不清楚是炸药,你怎么就确定是炸药要爆炸了呢?

丁老头:(沉默了片刻)警察同志,说来话长,我知道这个案子小不了,我也就不隐瞒了,以前,我一首在钢铁厂当8级钳工,后来因为我家庭成分不好,被工厂开除了,我只得回到我父亲的老家去种田。

因为当时附近矿山的炸药都是国家计划拨给的,有的矿山因为炸药不够,所以任务无法完成,有的厂长因此完不成任务而被免职,所以炸药一首稀缺,我老家的一个堂哥以前就是矿山的炸药制作员,他因为一次事故被开除了。

那时国家经济不景气,堂哥没有别的手艺,最精通制造炸药,而且他知道矿山缺炸药,所以,他就想到了土制炸药,卖到矿山去,但这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。

于是,他就想到了我,我开始不懂,他就手把手教我,经过长期和炸药打交道,导火索里面的黑火药和泥青燃烧的气味,我再熟悉不过了。

后来警方找到了丁老头提供的两个人,他的堂哥(73岁)和购买炸药的厂长(80岁,瘫痪在床),进行了核实,大体情况属实。

干警接着问道:你既然己经知道危险来临,为什么不大声喊,而是独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