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6章 辽东,钢城
今年过年比较晚,2月16日除夕,17号春节。!x\4~5!z?w...c′o¢m/不过只差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过年,这个时候也算年根底下了。
每年的这个时候李学武都忙,忙的脚后跟磕后脑勺,里里外外一直能忙到年后去。
今年更忙,单位上的人情世故,年终总结,开年计划等等。家里父母那边,丈人那边都得想到了,还得在离开前安顿好家里。
幸好父母年纪不大,虽然上面还有个奶奶和姥爷,可身体都硬实,不用他操心。
再就是自己的小家了,顾宁的性格使然,李学武对她既放心,又担心。
不用担心顾宁惹豁子,只是担心别人主动招惹她,欺负她,自己却不知道。
尤其是自己出门在外,顾宁一定不想让自己担心,总会把委屈藏在心里。
一个人在家,再没有个说话的,他哪里能不担心。
最后就是小的。李宁过了年才两岁,正是规则敏感期,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。管住了,那就是管住了,管不住就是个小土匪。
别看李姝淘气,可李姝从小是在他和顾宁的关爱和教导下长大的。淘气却并不胡闹,爱玩也有节制。
大的小的都处于需要父爱和陪伴的阶段,他这边走了,怕是大魔王带着小土匪,姐弟两个真成了山大王了。
孩子的事再着急也没有用,因为跟他们是说不懂的,只能多做安排和准备。
为什么要送李姝去幼儿园,就是要规范她的行为和生活,现在她都学会自理了。
为什么要给李姝请家教,就是要培养她的兴趣爱好,在父爱减弱的时候增加快乐。
为什么要安排赵雅萍来家里生活,就是要给李姝树立一个榜样。
赵雅萍来自农村,有淳朴自然,坚毅果敢的优秀品质,正可以中和李姝的霸气。
李姝在家为啥这么淘气,就因为孩子堆儿里她是最大的,也是大王。
在四合院的时候,有棒梗这样的孩子王在时,李姝表现的就很内敛。
十三岁的小姑娘住在家里,又能在学习上积极影响,又能在生活是主动帮助。
李学武对闺女的爱可谓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准备了。对闺女如此,再看处处以姐姐为榜样的李宁就很好归置了。
李宁在家里其实没什么地位,他姐姐李姝虽然不是李学武和顾宁亲自养大的,可她一岁往后便是两口子接回家里一起生活。
李学武两口子对老大倾注了不少感情和精力,再生养自己孩子的时候就显得游刃有余了。只是这份游刃有余表现的有些松弛。
第一个孩子李姝跑摔了,或者伤个小口子,两口子都要皱眉紧张一下。再到李宁的时候就习以为常了,知道不会出什么事。
所以小小的李宁太清楚不过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了,摔一下爸爸妈妈就喊他自己站起来,姐姐则是站在一旁拍手给他加油。
所以说这个家里李宁表现的比所有人想象中要坚强的多,甚至有点心眼多的样子。
他才两岁不到啊,就能学姐姐耍心眼子,时时刻刻盯着他姐姐在干什么,或是有样学样,或是得了便宜卖乖。
顾宁也好奇,李姝早慧有可能是混血的原因,那李宁这么早开慧是什么情况?
她可不希望自己家里出一个天才,她对两个孩子从未表现出过分的亲昵,可也不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背负太多的压力。
天才对有些人来说是好事,可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没什么必要。
顾宁不是血统论的拥趸,但她自信同李学武能撑起这个小家,给孩子们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。真出了一个天才,那全家都甭得消停,全都得围着“天才”转悠、服务了。
好在李学武这个“半”育儿专家给她解释了这一心理现象,是老二在学姐姐。
小孩子更愿意模仿小孩子,所以老二表现的很聪明,像是早慧一般。
其实说李姝聪明,在李学武看来闺女也仅仅是机灵罢了,绝对没有天才的头脑。
至少现在能确定李姝并没有绘画天赋,也没有很强的音乐天赋,虽然她小时候能拿蜡笔涂鸦,跟着她妈妈接触钢琴音乐。
但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,用不着夸大其词,蒙骗自己。孩子是好孩子就行了。
除了要安排老的和小的,再安排顾宁在单位的人际关系,还得兼顾小舅子要结婚这样的家务事,他不用负责具体业务,